close

Hans Hollein(奧地利)漢斯‧荷龍(Hans Hollein,1934-)

 

.生平簡介 

Hans Hollein在西元1934年出生於奧地利(Austria)的維也納(Vienna)。早年在他剛進入學校學習時,就展露出繪圖的天份。 

雖然他以建築為職業,但私底下也喜歡藝術創作,甚至有不少作品被美術館或是私人所珍藏。他所扮演的角色相當的多,例如:藝術家、老師、作家、傢俱及銀器設計師。 

他在1956年畢業於維也納藝術學院(Academy of Fine Arts)的建築學院。曾因獲得Harkness研究所獎學金而有機會到美國求學。在1960Hans Hollein取得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建築碩士學位。在美國求學的這段期間裡,他得以向一些建築大師學習,而最令他感到佩服的是Mies van der RoheFrank Lloyd Wright Richard Neutra 這三位建築大師。

1934

出生於奧地利(Austria)的維也納(Vienna)

1949~1953

就讀於維也納聯邦工藝學院(Bundesgewerbeschule)的土木工程系

1956

畢業於維也納藝術學院(Academy of Fine Arts)的建築學院

1958~1959

就讀美國芝加哥伊利諾理工學院(Illinoi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)的建築系

1960

於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完成建築碩士學位

1967

於德國,杜塞朵夫(Dusseldorf)的美術學院(Academy of Fine Arts)任教

1976~1970

於維也納主編“Bau”雜誌

1979

任教於維也納的應用美術學院(the Academy of Applied Arts),並為康乃狄克州(Connecticut)新哈芬(New Haven)的耶魯大學(Yale University)的客座教授

1985

榮獲普立茲克建築獎(Pritzker Prize

 

 

 

 

 

.建築成就

1965Hans Hollein決定定居於維也納(Vienna),並接下第一個委託案-蠟燭展示商店(Retti Candleshop),因為此案也使他獲得國際的注視,並得到瑞諾茲紀念獎(Reynolds Memorial Award)

Hans Hollein完成這個型式特殊的蠟燭展示商店之後,其他的委任案也因這樣特殊的型式隨之而來,尤其是維也納Schullin的兩個珠寶店,再一次讓Hans Hollein得到國際上的喝采。

1985年,Hans Hollein榮獲普立茲克建築獎(Pritzker Prize),評判委員們對他曾有這樣一段的描述:

他除了是一位建築師,也是一位藝術家,在他所設計的博物館、學校、購物中心和公共住宅中,他常用精緻的細部與大膽的外形及色彩來處理。而且從不害怕同時使用古老的材料與最新的材料所會產生的問題

 

.重要作品

()基本資料

作品名稱:Retti Candle Shop

建築師:Hans Hollein

建造地點:奧地利的維也納(AustriaVienna

建造時間:西元1964年到1965

基地環境:維也納古典街屋的一戶一樓立面

設計需求:為一個蠟燭製造商設計的展示商店

 

()設計理念

Retti Candle Shop這個設計案中,Hans Hollein以金屬的材質來呈現商店的立面,而完全不同於傳統的建築立面;Hans Hollein曾經在文章中提到:

建築中的造型是由個人所決定的,它並非出於本身的調和。將建築物建造成立方體、角錐體、球體是出於人所下的重大決定。建築中的造型是由個人決定的,是營建的造型﹝built form﹞。

由此可知,在Hans Hollein的設計想法中,建築應是運用當代的工程技術和科技來詮釋與表達之。

()設計手法

在這個設計案中可以看出,Hollein以代表當代的建築材料(金屬)相對於傳統的石材來表現時空的不同﹝這個建築物是興建於當代而非古代﹞,在造型上也不是模仿古典建築語彙,而是運用一個看似完整的牆面、幾何形體的開洞及一些曲面,來傳達金屬這項材料的特性。

()綜合評論

由這樣的設計手法看來,與現代主義運動中所謂的:建築的造型是來自合理的工程技術、材料的使用應忠實反應材料的特性、形式應來自於材料,有著相當契合的理念。

但是,另一方面,整體的造型似乎也相當注重對稱的原則,使得原先輕巧的金屬特性﹝相對於古代磚石構造﹞,也顯示出幾分的嚴肅感。而這點卻是符合古典建築部分的原則﹝中軸線、對稱性、純粹幾何形體﹞。

  

 ()基本資料

作名稱:Schullin Jewelry I

建築師:Hans Hollein

建造地點:奧地利的維也納(AustriaVienna

建造時間:西元1972年到1974

基地環境:維也納街屋的一戶一樓立面

設計需求:為一個珠寶商設計的展示商店

()設計理念

Hans Hollein曾經在文章中提到:

今天,先進的科學與完美的科技提供我們所有的方法,這種情況在人類史上是前所未見的,我們可以建造自己所要的,使得建築不受科技所決定,反而可以運用科技,建造一種純粹的絕對的建築。

Hollein的想法看來,Schullin Jewelry I這個設計案所想呈現的,應是想運用當代的材料與工程技術來詮釋與表達。

() 設計手法

在這個設計案中,Hollein首先以光滑平整的石材﹝在以前,因工程技術的緣故,石材表面是很難以如此光滑平整的表面所呈現﹞構築出一道模距化的牆面。這道牆面是以黃金比例的小矩形體為單位,組合出4*8的大黃金矩形體。入口的處理則是以正方形體﹝3*4單位﹞凹口所呈現。最後再以不規則的形狀切割立面,並在接縫處鑲嵌金屬。

() 綜合評論

由這樣的設計手法看來,Hollein運用材料模距化的想法與現代主義運動中所強調的:材料應能被機器大量製造,以達到經濟性。有著契合的理念。雖然,或許Hollein原先並不這樣認為,但這個模距化的想法已達到了經濟生產的結果。另一方面,Hollein相當刻意地使大小矩形體都符合黃金比例,讓視線產生相當和諧的感覺,這一點也與古典建築中所強調的比例關係、均衡原則,有著異曲同工之妙。

而本案最引人注目之處,就屬那道不規則並鑲嵌金屬的切割了。這道切割打破原先的方整秩序;由於金屬的色澤與形狀的變化,讓人隱約聯想到:深藏地底的寶石,經過艱辛的開採過程,才展露出如今的光輝。而這樣的聯想,不但說明了珠寶店的機能,並深一層地暗示珠寶產生的歷程。由此顯示,Hollein已不是純粹地用機能、形式來處理建築,而是再加入了"符號""意義"的想法。

 

 

參考資料

http://www.ad.ntust.edu.tw/grad/think/HOMEWORK/University/contemporary/A8813023/Hans%20Hollein.htm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arch9611 的頭像
    arch9611

    中國建築96學年

    arch961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